采桑子 其二

桦烛烧残余香罢,枕簟凉生。
多少心情。
隔院砧声梦不成。
那堪窗外三更雨,淅沥凄清。
点滴分明。
似问人间醉耶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失眠之夜的孤独与愁绪,像一部深夜独白的小电影。

上片从视觉和触觉切入:蜡烛烧得只剩一截,熏香也燃尽了,但躺在凉席枕头上的人却毫无睡意。隔壁院子传来捣衣的砧声,一下下敲得人心烦意乱。"梦不成"三个字道破辗转反侧的煎熬。

下片用雨声强化这种情绪:三更时分的冷雨淅淅沥沥,每滴雨都清晰可闻。最妙的是结尾的拟人手法——雨声仿佛在叩问人间:你们这些失眠的人啊,到底是醉着还是醒着?这种天问式的收尾,把个人愁绪升华成了对人生状态的哲学思考。

全词妙在"通感"运用:烛光残影是视觉,凉席是触觉,砧声雨声是听觉,余香是嗅觉,这些感官体验交织成一张愁绪的网。而"醉耶醒"的灵魂拷问,让寻常的失眠夜突然有了超越时空的共鸣感——每个深夜难眠的现代人,不也常在这种半梦半醒的状态中思考人生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