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既为诗以为公功德之颂矣复作迎送神辞二曲俾岁时歌以祀公云①

导丰隆兮殿飞廉,拥长幡兮影飘翩。
俨声灵兮在上巫,鼓瑟兮笛喧。
九曲兮未阕,云冉冉兮倏西还(音旋)。
南有荔兮西有莲,神不留兮陨涕潺湲(右送神之曲。)。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场庄重而神秘的祭祀仪式,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传达了对神灵的敬畏与送别的深情。

首先,诗中提到“导丰隆兮殿飞廉”,丰隆和飞廉都是古代神话中的神祇,负责风雨和雷电。这里用他们来象征祭祀仪式的开始,仿佛神灵们亲自引导着仪式的进行。接着,“拥长幡兮影飘翩”描绘了长幡在风中飘扬的景象,增添了仪式的庄严感和神秘感。

“俨声灵兮在上巫”则进一步点明了祭祀的核心——巫师的祈求和神灵的回应。巫师通过鼓瑟和笛子的演奏,与神灵沟通,试图传达人间的祈愿。这里的“鼓瑟兮笛喧”不仅是对乐器声音的描写,更是对祭祀氛围的渲染。

“九曲兮未阕,云冉冉兮倏西还”描绘了祭祀仪式的复杂与隆重,九曲可能指的是仪式的多个环节,而“云冉冉”则暗示了神灵的存在,仿佛云彩也在为仪式增添神圣的氛围。然而,仪式尚未结束,神灵已然离去,暗示了人与神之间的距离与隔阂。

最后,“南有荔兮西有莲,神不留兮陨涕潺湲”则通过南方的荔枝和西方的莲花,象征了神灵的恩泽与美好。然而,神灵并未停留,留下了人们无尽的哀思与泪水。这里的“陨涕潺湲”不仅是对神灵离别的悲伤,更是对神灵恩泽的怀念与感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与送别的深情,展现了古代祭祀仪式的庄严与神秘,同时也传达了对神灵恩泽的怀念与感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