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张伯寿煮石窝

隐君不爱卞氏璞,过客或酬雍伯浆。
色比天王黄竹赋,食同仙子赤松方。
昼声雨杂秋涛急,夕气烟凝晓露凉。
此日郡斋清味冷,野居长是忆韦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的生活情趣,通过日常煮石的雅致场景,展现了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首联用两个典故开篇:卞和献玉被拒(暗示不慕名利)、雍伯赠浆助人(体现隐士的慷慨)。诗人借此表明主人公不贪图珍宝,反而乐于用清泉招待过客的淡泊性格。

颔联用"黄竹赋"(周穆王风雪中见百姓受冻而作)比喻煮石时升腾的雾气,用"赤松方"(仙人食谱)形容简单的饮食。这里把平凡的煮石场景写得仙气飘飘,突出隐士生活虽简朴却充满诗意。

颈联转入环境描写:白天煮石声如秋雨急流,傍晚雾气凝结成清凉晨露。通过声音与温度的细腻变化,营造出幽静中带着生机的隐居氛围。

尾联突然转到现实中的郡斋(官署),用官场的"清味冷"反衬野居生活的温暖。最后以"忆韦郎"收尾(可能指隐士韦应物),在对比中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妙在将煮石这样平常的事写得风雅脱俗,通过色彩(黄竹、赤露)、声音(雨声、涛声)、温度(暖雾、凉露)的层层渲染,让读者感受到:真正的隐士不需要珍馐美玉,一锅煮石也能吃出仙家风味,平淡中见真趣。

丁复

元台州天台人,字仲容。仁宗延祐初游京师。被荐,不仕,放情诗酒。晚年侨居金陵。其诗自然俊逸,不事雕琢。有《桧亭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