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

一重帘子凉波浅,新秋尚经阑暑。
香兽金疏,酒螺翠减,尽日文窗关住。
何曾听雨。
自过了黄梅,夕阳红驻。
玉井阑边,不应忘却候蛩语。
罗纨谁待去手,暗蚊双鬓绕,轻斗飞絮。
灭烛临风,停琴伫月,坐暖惺忪花树。
桃笙似煮。
便薄薄纱帏,梦来无处。
欲傍琼楼,素娥愁未许。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夏末秋初的闲愁,通过细腻的环境和动作描写,传递出一种慵懒而略带忧郁的情绪。

上片写室内环境。开篇"一重帘子凉波浅"用帘子隔开内外,暗示主人公与外界保持距离。"香兽金疏"等句写室内熏香渐淡、酒器闲置,窗户整天关着,营造出封闭沉闷的氛围。"何曾听雨"转折,点出自黄梅雨季结束后,主人公一直沉浸在夕阳的余晖中,连蟋蟀的鸣叫都忘了留意,表现出心不在焉的状态。

下片转入人物活动。"罗纨谁待去手"写主人公无心收拾夏装,任由蚊虫绕鬓、柳絮沾身。"灭烛临风"三句用一组动作描写:吹灭蜡烛迎风而立,停下琴声仰望月亮,坐在温暖的花树下发呆,生动展现百无聊赖的心境。"桃笙似煮"比喻竹席热得像被煮过,即便放下薄纱帐,也难以入眠。结尾想靠近月亮却怕嫦娥不许,将愁绪推向高潮。

全词通过"帘子""香炉""竹席"等日常物品,"听雨""候蛩""伫月"等细微动作,把抽象的愁绪具象化。作者没有直接说"我很愁",而是让读者从环境描写和动作细节中感受那种无所事事的闲愁,这正是古典诗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