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感怀三首 其一

将相交欢日,应分圣主忧。民劳过赪尾,客策下焦头。

鼓角严深夜,山川惨暮秋。当年贾生泪,不为感淹留。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暮秋时节的忧国忧民之情,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深沉的社会关怀。

前两句"将相交欢日,应分圣主忧"直接点出问题:朝廷高官们只顾着饮酒作乐,却忘记了为君主分忧的责任。这里用"交欢日"(聚会享乐)和"圣主忧"形成强烈对比,暗含讽刺。

中间四句用具体景象展现民间疾苦: - "民劳过赪尾":百姓辛苦得像被煮红的鱼尾(赪尾指鱼因过度劳累尾部变红),比喻人民被压榨到极限 - "客策下焦头":逃难的旅人愁得焦头烂额 - "鼓角严深夜":战事紧张的号角声彻夜不息 - "山川惨暮秋":萧瑟的秋景更添凄凉

最后两句借古抒怀:当年贾谊流泪(西汉政论家贾谊曾为时局忧愤落泪),不是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是为天下苍生。这里诗人以贾谊自比,强调自己的忧愁同样源于对国事的关切。

全诗用通俗的比喻(煮红的鱼尾、焦头烂额)和鲜明的画面(深夜战鼓、萧瑟秋景),将官员享乐与民生疾苦并置,在秋日的苍凉背景中,传递出知识分子心系天下的赤诚。没有用生僻典故,但每个意象都饱含深意,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

吴国伦

(1524—1593)明湖广兴国人,字明卿,号川楼、南岳山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中书舍人擢兵科给事中。以赠杨继盛丧礼忤严嵩,谪南康推官,调归德,旋弃官去。嵩败,再起,官至河南左参政,大计罢归。才气横放,好客轻财,工诗,与李攀龙等号“后七子”。归田后声名更盛。有《甔甀洞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