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独自旅行时夜宿七盘岭的所见所感,用简单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野夜景图。
前两句交代背景:诗人独自远游千里,晚上住在七盘岭西边。这里"高卧"二字用得巧妙,既说明住处地势高,又暗示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
中间四句是精彩的景物描写:拂晓的月亮仿佛就挂在窗前(一说山月临窗),天上的银河低垂得好像要流进房门。春天里银杏树(平仲)泛着新绿,寂静的夜晚传来杜鹃鸟(子规)的啼叫。诗人用"近"和"低"两个字,把高海拔的夜景写得触手可及;用银杏的绿和杜鹃的啼,让画面有了色彩和声音。
最后两句写感受:漂泊的旅人(浮客)徒然听着这些声音,直到听见褒城报晓的鸡鸣。一个"空"字道出了诗人独在异乡的淡淡惆怅,而晨鸡的啼叫又暗示新的一天即将开始,给全诗带来一丝明亮的希望。
整首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vlog:从夜晚到黎明,从星空到树影,既有视觉的美,又有听觉的妙,最后落在旅人微妙的心绪上。诗人把孤独的旅途写得如此诗意,让人看到古人即使独自在外,也能在自然中找到慰藉。
沈佺期
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 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