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无题》诗表达了一位高洁之士对名利的态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首句“耻将名利托交亲”,诗人直接表明了自己对名利的厌恶,认为依靠关系去追逐名利是可耻的。这句诗展现了诗人不随波逐流、不愿攀附权贵的独立人格。
“只向尊前乐此身”,诗人转而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只愿意在酒宴上享受当下的快乐,追求一种自在的生活。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以及对内心自由的珍视。
“才大不应成滞客,时危且喜是闲人”,诗人认为自己有才华,但不愿被世俗束缚,因此宁可做一个闲人。尤其是时局动荡时,诗人反而庆幸自己能够远离纷争,保持内心的宁静。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超脱,以及对乱世中自我保全的智慧。
“高歌犹爱思归引,醉语惟夸漉酒巾”,诗人喜欢在酒后高歌,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并且醉后只谈论自己心爱的漉酒巾。漉酒巾是古代文人雅士用来过滤酒的布巾,象征着一种清雅的生活情趣。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繁华的不屑。
最后一句“岂能偏遣老风尘”,诗人反问自己,怎么可能甘心在世俗的纷扰中老去呢?这句诗呼应了前文,再次强调了诗人不愿被世俗牵绊、追求内心自由的坚定态度。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名利、世俗生活的批判,表达了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不愿随波逐流,宁可做一个闲人,保持内心的独立与清高。这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正是这首诗的精髓所在,也让人感受到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卢纶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