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公亮之桂林

春雨初晴春日暄,行人话别水西轩。
一壶易尽辞吴酒,万里难留适越辕。
壮志岂愁南海障,寸心惟念北堂萱。
客中情绪多伤感,莫向潇湘夜听猿。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天雨后初晴的温暖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首句“春雨初晴春日暄”点明了时间和环境。春雨刚停,阳光温暖,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然而,接下来的“行人话别水西轩”立刻将这种舒适感打破,因为诗人和朋友即将分别。他们在水边的亭子里告别,场景显得有些沉重。

“一壶易尽辞吴酒,万里难留适越辕”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离别的无奈。一壶酒很快就能喝完,但朋友即将远行,距离遥远,难以挽留。这里的“吴酒”和“越辕”分别指江南的酒和远行的车马,象征着短暂的相聚和长久的离别。

“壮志岂愁南海障,寸心惟念北堂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和牵挂。朋友虽然要去远方,但诗人的壮心不会被南海的障碍所阻挡。他心中最牵挂的是家中的母亲,这里的“北堂萱”指代母亲,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重视。

最后两句“客中情绪多伤感,莫向潇湘夜听猿”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伤感。在旅途中,思念和伤感常常涌上心头。诗人劝告朋友,不要在夜晚孤身一人时听猿鸣,因为那会让人更加思念家乡,心情更加沉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祝福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诗中的情感真挚动人,语言简洁明了,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离别的复杂心情和亲情的温暖。

龚诩

龚诩(1381~1469)明代学者。一名翊,字大章,号纯庵,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建文时为金川门卒,燕兵至,恸哭遁归,隐居授徒,后周忱巡抚江南,两荐为学官,坚辞,有《野古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