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自寿 其三

不留宿孽累儿孙,不向情田种爱根。
绮语早除名士习,画楼宁负美人恩⑴。
世惟解事方循分,行果知难敢放言。
心折竹溪名父子,从他闽洛溯渊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七十岁老人对自己人生的总结和感悟,用朴实直白的语言表达了通透豁达的人生态度。

前四句是老人立下的四条人生准则: 1. 不给后代留麻烦(像债务、恩怨这些"孽债") 2. 不沉溺男女之情(把爱情当庄稼种在心田) 3. 戒掉浮夸的说话方式(年轻时的文人毛病) 4. 不辜负红颜知己("画楼"指风月场所,"美人恩"指真情)

后四句是人生体会: - 人只有真正懂事("解事")才会守本分 - 知道做事艰难("知难")就不敢乱说话 - 特别佩服("心折")福建的理学大师("竹溪"指朱子学派) - 愿意追随("从他")这些思想家的学问传承("闽洛"指福建和河南的理学流派)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种庄稼"比喻感情,用"还债"比喻责任,生动好懂 2. 既有对年轻时的反思(戒浮夸),也有坚持(不负真情) 3. 最后把个人修养和正统学问联系起来,体现思想深度 4. 七十岁还能这么坦诚直率,非常难得

就像一个智慧老人坐在藤椅上,边喝茶边给你讲他的人生经验,没有说教,只有实实在在的感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