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其二十三
我自无忧,何用攒眉,今忧古忧。
叹风寒楚蜀,百年受病,江分南北,千载归尤。
洛下铜驼,昭陵石马,物不自愁人替愁。
兴亡事,向西风把剑,清泪双流。
边头。
依旧防秋。
问诸将君恩酬未酬。
怅书生浪说,皇王帝霸,功名已属,韩岳张刘。
不许请缨,犹堪草檄,谁肯种瓜归故邱。
江中蜃,识平生许事,吐气成楼。
叹风寒楚蜀,百年受病,江分南北,千载归尤。
洛下铜驼,昭陵石马,物不自愁人替愁。
兴亡事,向西风把剑,清泪双流。
边头。
依旧防秋。
问诸将君恩酬未酬。
怅书生浪说,皇王帝霸,功名已属,韩岳张刘。
不许请缨,犹堪草檄,谁肯种瓜归故邱。
江中蜃,识平生许事,吐气成楼。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我自无忧"开篇,看似豁达实则暗含愤懑。作者用直白的现代语言告诉我们:他表面说自己没有烦恼,其实是在讽刺那些整天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的人。
中间部分像放电影一样展现了三个令人痛心的画面:一是楚蜀地区百姓长期受苦,二是南北分裂的千年遗恨,三是洛阳铜驼、昭陵石马这些历史文物默默见证着朝代更替。特别是"西风把剑,清泪双流"这个画面,生动展现了一个爱国志士面对山河破碎的悲愤。
下半段转为对现实的批判。边防依然吃紧,但将领们是否真的报效国家?读书人空谈帝王霸业,真正的功名都被少数武将获得。更讽刺的是,有抱负的人不被重用,只能写写檄文发泄,连回家种田都不被允许。
结尾的"江中蜃"用海市蜃楼的典故,暗示作者的理想就像幻影,只能通过文字"吐气成楼"来表达。全词在豪放中透着无奈,表面洒脱实则沉痛,展现了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苦闷与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