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鹤珊弟
总角从君游,头颅各如此。
十年中乖异,暂聚差可喜。
浃旬互送迎,积怀不暇理。
社燕与秋鸿,途遇空尔尔。
上林君一枝,天涯我万里。
意行无近远,我梦亦如是。
时时把君臂,依依见文史。
境过一欠伸,中宵披衣起。
人言作郡乐,作郡真不美。
列城掩孤聪,万夫丛一指。
人善无足云,人过我先耻。
人求我恐后,人取我所鄙。
不解效脂韦,那能利爪嘴。
簿书日纠缠,祸害相依倚。
以此念家山,键户合扫轨。
况有老兄弟,至乐谁得似。
对状风雨中,鸡鸣殊不已。
十年中乖异,暂聚差可喜。
浃旬互送迎,积怀不暇理。
社燕与秋鸿,途遇空尔尔。
上林君一枝,天涯我万里。
意行无近远,我梦亦如是。
时时把君臂,依依见文史。
境过一欠伸,中宵披衣起。
人言作郡乐,作郡真不美。
列城掩孤聪,万夫丛一指。
人善无足云,人过我先耻。
人求我恐后,人取我所鄙。
不解效脂韦,那能利爪嘴。
簿书日纠缠,祸害相依倚。
以此念家山,键户合扫轨。
况有老兄弟,至乐谁得似。
对状风雨中,鸡鸣殊不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写给弟弟鹤珊的一封家书,用朴实真挚的语言道出了兄弟情谊和为官不易的感慨。
兄弟情深篇 开篇回忆童年相伴的温馨("总角从君游"),如今各自长大成人("头颅各如此")。十年间聚少离多,短暂重逢的喜悦("暂聚差可喜")中夹杂着无法畅谈的遗憾。诗人用"社燕与秋鸿"比喻兄弟像候鸟般匆匆相遇又分离,虽然同在官场("上林"指京城),却像相隔万里。最动人的是梦中常与弟弟把臂同游、共读诗书的场景("时时把君臂,依依见文史"),醒来却只剩深夜独坐的怅然。
为官之苦篇 后半段犀利揭露官场黑暗:表面风光("人言作郡乐"),实则如盲人指挥("列城掩孤聪")、万众刁难("万夫丛一指")。诗人坚持原则——不讨好权贵("不解效脂韦"指不会阿谀奉承),不贪图私利("人取我所鄙"),结果终日被文书纠缠("簿书日纠缠"),时刻担心祸患。这种压力让他无比思念家乡("以此念家山"),渴望闭门隐居("键户合扫轨")。
全诗亮点 1. 双重对比:前半段温暖的兄弟情与后半段冰冷的官场形成强烈反差 2. 生动比喻:用"社燕秋鸿"写聚散无常,用"盲人指挥"讽官场昏聩 3. 直白的力量:"作郡真不美"这种大白话,反而比华丽辞藻更有冲击力
最终落脚到"老兄弟相伴"才是人生至乐,在风雨鸡鸣中遥寄思念,展现了知识分子在浑浊官场中坚守本真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