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东林寺搬到西林寺居住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前两句写搬家途中景象:风吹雾霭,天色渐暗,营造出幽静朦胧的氛围。"随处水声喧屐齿"是说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流水声伴着脚步声,"傍人山色上衣襟"则形容青翠山色仿佛染上衣衫,这两句生动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交融。
中间两句是诗人的感悟:他意识到追逐功名毫无意义,但完全寄情山水也会损耗心神。这种矛盾心理反映了古代文人典型的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挣扎。
最后两句很风趣:诗人想把《离骚》这样的作品托付给山中的猿鸟,想象砍柴人一定奇怪他为何久久徘徊不去。这里用拟人手法,既表现了对山水的眷恋,又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将日常搬家这样的小事写得充满诗意,在寻常景物中寄托深刻的人生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趣和哲学智慧。
陈舜俞
(?—1072)宋湖州乌程人,字令举,号白牛居士。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嘉祐四年复举制科第一。官著作佐郎。神宗熙宁三年,以屯田员外郎知山阴县。反对“青苗法”,疏谓其法乃“别为一赋以敝海内,非王道之举”,责监南康军盐酒税。有《都官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