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瘦藤惭愧肯相携,不怕微茫雪意低。
晚照荒荒迷远岫,湿云漠漠度前溪。
虽无酒力御寒色,且向梅花觅旧题。
漫说玉堂多胜事,何如丘壑卜幽栖。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冬日山行的闲适心境,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的对比,展现了超脱世俗的隐逸情怀。

前两句写实景:诗人拄着瘦藤手杖(自谦手杖简陋)冒雪前行,用"惭愧肯相携"的拟人手法,让手杖显得亲切。三四句用"荒荒""漠漠"两个叠词,勾勒出暮色中远山模糊、湿云渡溪的朦胧画面,营造出静谧孤寂的氛围。

五六句转折:虽然没喝酒御寒,但诗人选择向梅花寻找往日的诗题(指赏梅作诗的雅兴),暗示精神追求比物质享受更重要。最后两句是全诗主旨:不要说翰林院(玉堂)有多少风光,哪比得上在山林(丘壑)中寻一处幽静居所呢?通过对比官场与隐居生活,表达了向往自然、远离喧嚣的人生态度。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雪中独行的画面与淡泊名利的志趣相互映衬,传递出中国古代文人典型的精神追求——在简单生活中寻找诗意,在自然山水中安顿心灵。

刘应时

四明人,字良佐。喜好诗,与陆游、杨万里友善。有《颐庵居士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