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日早晨,作者在双蛾精舍中感受到的清凉与美好。
首先,诗中提到“秋暑晚差凉”,意思是秋天的暑气在傍晚时分逐渐消退,带来了一丝凉意。这种凉爽让人感到舒适,于是作者“茗余眠独早”,在品茶之后,早早地入睡。这里表达了作者在秋日里的惬意与悠闲。
接着,“清风振庭柯,寒蛩吟露草”描绘了清晨的景象。清风吹动庭院的树枝,寒蛩(蟋蟀)在沾满露水的草丛中鸣叫。这些自然的声音和景象,让整个环境显得更加宁静而富有生机。
“晨兴面流水,西望吴门道”则写作者早晨醒来,面对流水,望向西方的吴门道。这里的“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吴门道”则可能指代远方或故乡。作者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但他的心情是平静的。
最后,“不知人事剧,但见青山好”是整首诗的总结。作者表示,他并不关心世事的纷繁复杂,只是觉得眼前的青山非常美好。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事务的超然态度。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秋日早晨的宁静与美好,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欣赏和对世俗的淡泊。它的魅力在于,用简单而优美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倪瓒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