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曲

明妃初出塞,愁恨寄哀弦。
千岁琵琶语,六么音调传。
新声乍啭莺啼树,馀响不断龙吟川。
拂指四弦如裂帛,银床叶落悲寒蝉。
空林淅淅鸣虚籁,幽涧泠泠流瀑泉。
独抱中情向谁诉,曲终马上啼婵娟。
凤鸣朝阳苦难见,雁叫罗浮私自怜。
别有离愁弹夜月,浔阳江头停客船。
鸣弦拨尽清商怨,月冷蛾眉秋满天。
翠袖拂丝声切切,青衫湿泪思绵绵。
君不见越女吴姬美如玉,十三弹得琵琶曲。
一朝远嫁随征夫,望断江南春草绿。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古代女子(明妃)远嫁异乡的故事,通过琵琶音乐表达她内心的孤独和哀愁。全诗用音乐比喻情感,画面感很强,像一部有声有色的电影。

开头说女子刚离开家乡,把愁苦都寄托在琵琶声里。接着用各种声音描写琵琶曲调的变化:像黄莺在树上突然啼叫,像龙在河川长吟,突然又像撕开绸缎一样激烈。这些声音其实都是她心情的写照——时而忧伤,时而激烈。

中间部分用自然景物烘托气氛:落叶声、寒蝉鸣、空林风声、山涧流水,这些冷清的声音都在强化她的孤独。她抱着琵琶却无人倾诉,曲子弹完只能在马背上偷偷流泪,就像凤凰难见阳光、孤雁独自哀鸣。

最后转到夜晚的浔阳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月光下她的琵琶声充满哀怨,眼泪打湿了衣衫。结尾突然提到江南的少女们虽然弹得一手好琵琶,但一旦远嫁,就只能望着故乡的春草思念——点明这是所有远嫁女子的共同命运。

这首诗最妙的是把看不见的"愁"变成了听得见的声音(琵琶曲)和看得见的画面(落叶、月光、泪水),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女子的心情。它不是在讲一个具体故事,而是用音乐和意象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思乡情绪,每个背井离乡的人都能从中找到共鸣。

周巽

吉安人,字巽亨,号巽泉。尝参预平定道、贺二县瑶人起事,授永明簿。有《性情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