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行

北游幽朔城,凉野多险难。
俯入穷谷底,仰陟高山盘。
凝冰结重涧,积雪被长峦。
阴雪兴岩侧,悲风鸣树端。
不睹白日景,但闻寒鸟喧。
猛虎凭林啸,玄猿临岸叹。
夕宿乔木下,惨怆恒鲜欢。
渴饮坚冰浆,饥待零露餐。
离思固已久,寤寐莫与言。
剧哉行役人,慊慊恒苦寒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北方苦寒之地的艰难行旅图,语言直白却充满画面感。

诗人一路向北,来到幽州朔方一带,这里荒凉寒冷,路途艰险。他时而低头走入深谷,时而抬头攀登高山。山涧被厚厚的冰层封住,积雪覆盖着连绵的山峦。阴冷的云气从山岩间升起,凄厉的风声在树梢呼啸。这里几乎看不到阳光,只能听到寒鸟的哀鸣。猛虎在林中咆哮,黑猿在岸边叹息,更添荒凉之感。

夜晚,诗人只能露宿在高大的树木下,心情低落,少有欢愉。口渴了,就喝融化的冰水;饥饿时,只能等待稀少的露水解渴充饥。长期的孤独行旅让他满心愁绪,连睡梦中都无人倾诉。最后,诗人感叹:这些奔波劳碌的人啊,真是辛苦,永远被寒冷和艰辛折磨。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朴素的语言,真实地刻画了北方苦寒之地的恶劣环境,以及行役之人的艰辛与孤独。诗人没有刻意渲染悲情,而是通过具体的景象(冰、雪、寒风、猛兽)和细节(喝冰水、吃露水、露宿)让读者感同身受,体会到那种刺骨的寒冷和沉重的疲惫。

整首诗像一部纪录片,镜头从高山深谷推到猛兽寒风,再聚焦到旅人孤独的身影,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行役者的不易,也体会到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陆机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孙吴灭亡后出仕晋朝司马氏政权,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陆机传》),与弟陆云俱为中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