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岩

秦驱禹凿已寥寥,却为高人得姓焦。
鲍饵有时邀楚钓,海云常觉护山樵。
岩多阴雾龙藏角,虹絓苍林玉露臕。
浊气不侵灵贶下,方坛曾驻紫清飙。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观音岩》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首联用“秦驱禹凿”的历史典故,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为的痕迹,但随即提到“高人得姓焦”,似乎是在说,尽管历史变迁,却仍有高人在此隐居,与自然和谐共处。

颔联提到“鲍饵有时邀楚钓,海云常觉护山樵”,描绘了山中的生活。鲍饵是山中的美味,楚钓则代表了隐居的乐趣。海云护山樵,则是说云雾缭绕,仿佛在保护着山中的樵夫,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

颈联“岩多阴雾龙藏角,虹絓苍林玉露臕”,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奇景。岩石间阴雾缭绕,仿佛有龙在其中藏匿。彩虹挂在山林中,露珠如玉,增添了山中的神秘与美丽。

尾联“浊气不侵灵贶下,方坛曾驻紫清飙”,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净土的珍视。浊气无法侵入,这里仿佛是神灵的恩赐。方坛曾驻紫清飙,则暗示了这里曾有仙人降临,增添了神秘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观音岩的自然美景和超脱尘世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给人一种宁静、超然的感觉,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