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占城经吴川极浦亭

颠风吹雨过吴川,极浦亭前望远天。
有路可通环屿外,无山堪并首阳巅。
溪云起处潮初长,夜月高时人未眠。
异日北归须记取,平芜尽处一峰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吴川极浦亭远眺时的所见所感,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

开篇"颠风吹雨过吴川"用动态画面感很强的语言,让我们仿佛看到狂风骤雨横扫吴川的景象。这种天气下诗人依然登高望远,暗示着他内心的不平静。

第二句"极浦亭前望远天"点明地点,同时"望远天"三个字透露出诗人对远方的向往。接下来的"有路可通环屿外,无山堪并首阳巅"形成巧妙对比:虽然眼前水路四通八达,但诗人觉得没有哪座山能比得上首阳山的高洁——这里暗用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的典故,表达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五六句"溪云起处潮初长,夜月高时人未眠"转入细腻的景物描写。溪边云雾升腾、潮水渐涨的动感,与夜深人静、明月高悬的静谧形成对比,衬托出诗人辗转难眠的心境。

结尾两句最有意境:"异日北归须记取,平芜尽处一峰圆"。诗人说将来北归时要记住,在这片平坦原野的尽头,有一座圆润的山峰。这个画面既真实又充满象征意味,那"一峰圆"可能代表着诗人心中某个重要的精神坐标,或是这段旅程留给他的深刻印记。

全诗通过风雨、远天、潮汐、夜月等意象,将外在景物与内心感受自然融合。语言看似简单,但每个画面都饱含深意,让读者在领略沿海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人生境界的思考。特别是最后那个"圆"字,既写实又富有哲理,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空间。

陈宜中

陈宜中(约1234年—1283年),字与权,温州永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宰相。初为太学生员,与同学黄镛、林则祖等6人联名上书攻击丁大全。遭其打压被取消太学生资格。谪为建昌军,时称“六君子”。景定三年(1263)廷试第二,任绍兴府推官校书郎。主政期间,南宋有过英勇抵抗。宋末行朝撤往广东(1276),在井澳十字门一带与元军大战,损失过半。战后,陈宜中去占城借兵,张世杰、陆秀夫则带领宋末行朝前往崖山。宋军在崖山海战覆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