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丁镇
水路转下乐,远赴令丁镇。
落日淡平芜,荒村带寒燐。
平时富鱼稻,税薄民不困。
莲芡亦时丰,足以禦饥馑。
江湖岁或艰,老弱行蠢蠢。
相携就淮食,不得辞远近。
四野今尽荒,百亩无一垦。
鞠为凫雁区,无复限封畛。
师行辎重随,士饱筋力奋。
经费固有常,变通亦宜论。
吾闻古贤将,羊陆开吴晋。
食足边备多,高标邈千仞。
落日淡平芜,荒村带寒燐。
平时富鱼稻,税薄民不困。
莲芡亦时丰,足以禦饥馑。
江湖岁或艰,老弱行蠢蠢。
相携就淮食,不得辞远近。
四野今尽荒,百亩无一垦。
鞠为凫雁区,无复限封畛。
师行辎重随,士饱筋力奋。
经费固有常,变通亦宜论。
吾闻古贤将,羊陆开吴晋。
食足边备多,高标邈千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名叫令丁镇的荒凉景象,同时反映了战乱和赋税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开头写诗人沿着水路来到令丁镇,看到夕阳下的荒村和鬼火(寒燐),营造出萧条的氛围。接着用对比手法:这里原本是鱼米之乡,因为税轻,百姓生活不错;但如今年景不好,老弱病残只能背井离乡去淮河一带讨饭。
中间部分描写现状:田野荒芜,良田变成野鸭大雁的栖息地,边界都模糊了。军队行军带着物资,士兵吃饱了才有战斗力,暗示战争对资源的消耗。
最后诗人借古讽今:提到古代名将羊祜和陆抗(分属吴晋两国)虽然敌对,但都重视边境民生。他们粮食充足、防务完备的治理之道,值得后人学习。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批评了当时只顾军需、不顾民生的政策,呼吁统治者要像古代贤将那样懂得变通,既要保障军队,也要让百姓能活下去。诗中荒村、鬼火、逃荒等意象生动传达了战乱时期的民生疾苦。
陈基
陈基(1314-1370),字敬初,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书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陈基能文善书,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明史有传。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