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涤愫》这首诗通过对比自然界的现象,表达了一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诗的开头提到“枳棘”,这是一种带刺的植物,茂密丛生,连猿猴都不敢靠近。接着又提到“芳苓”,这是一种芳香的花草,即使在冰雹和霜冻的侵袭下,依然能保持生机。这里,诗人通过这两种植物的对比,暗示了生活中困难和美好的并存。
随后,诗人用“骅骝”来比喻人。骅骝是古代的名马,虽然它在曲折艰难的道路上奔跑,但依然不容易迈出一步。这说明一个人在追求目标时,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也要坚持不懈,不能轻易放弃。
最后两句“所以古之人,犁锄聊自把”总结了全诗的主旨。古人常常自己拿起犁锄,辛勤劳作,意味着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总的来说,这首诗告诉我们,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荆棘和冰雹,但只要像古人那样,脚踏实地,勇敢面对,就能战胜困难,迎来芬芳和成功。
郑樵
郑樵(1104年4月26日—1162年4月26日),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郑樵生于北宋崇宁三年三月三十日(1104年4月26日),一生不应科举,刻苦力学30年,立志读遍古今书,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在经学、礼乐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献学、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三月七日(1162年4月26日)。郑樵著述有80余种,但大部分已佚亡,今存《通志》、《夹漈遗稿》、《尔雅注》、《诗辨妄》等遗文,其中《通志》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