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 次韵吊高邮秦少游
江头苑外。
常记同朝退。
飞骑轧,鸣珂碎。
齐讴云绕扇,赵舞风回带。
严鼓断,杯盘藉草犹相对。
洒涕谁能会。
醉卧藤阴盖。
人已去,词空在。
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
重感慨,惊涛自卷珠沈海。
常记同朝退。
飞骑轧,鸣珂碎。
齐讴云绕扇,赵舞风回带。
严鼓断,杯盘藉草犹相对。
洒涕谁能会。
醉卧藤阴盖。
人已去,词空在。
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
重感慨,惊涛自卷珠沈海。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通过回忆和感慨,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秦少游的深深怀念和对其才华的赞赏。
首先,诗中描绘了与秦少游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比如在江边、苑囿外一起退朝,骑着快马奔驰,听马铃叮当,看云彩绕着扇子飘动,舞蹈中的风回旋在衣带间。这些细节生动地再现了他们曾经的欢乐和亲密。
接着,诗中提到“严鼓断,杯盘藉草犹相对”,意思是鼓声停了,酒杯和盘子随意放在草地上,两人依然相对而坐,享受着这份宁静和默契。这种场景让人感受到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然后,诗人感慨“洒涕谁能会”,表达了对秦少游离世的悲痛,这种悲伤只有他们这些曾经的朋友才能理解。而“醉卧藤阴盖”则暗示了诗人因怀念而醉酒,躺在藤荫下,仿佛还能感受到秦少游的存在。
“人已去,词空在”直接点明了秦少游虽然已经离世,但他的诗词作品依然留存,成为后人怀念的载体。诗人通过“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表达了对秦少游才华的肯定,同时也感叹时光流逝,曾经的盛宴和英游都已改变。
最后,诗人以“重感慨,惊涛自卷珠沈海”结尾,用波涛汹涌的大海比喻自己内心的激荡,而“珠沈海”则象征秦少游的才华和生命如同珍珠般沉入大海,再也无法找回。这种比喻既形象又深刻,表达了对秦少游的无限怀念和对其逝去的深深惋惜。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秦少游的深厚友情和对其才华的无比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