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绎山

薄暮驱车过鲁台,凫山青远绎山来。
地余碑勒秦皇篆,天借桐为《禹贡》材。
万石玲珑堆洞壑,一松夭矫托云雷。
无由驻马探奇胜,满眼征尘首重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望绎山》描绘了诗人驾车经过鲁台,远望凫山和绎山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遗迹的怀想。

首句“薄暮驱车过鲁台”,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诗人在傍晚时分驾车经过鲁台,开始了一段旅程。接下来的“凫山青远绎山来”,诗人远望凫山,看到了青翠的山色,而绎山则渐渐映入眼帘,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壮丽的山水画卷。

“地余碑勒秦皇篆,天借桐为《禹贡》材”,这两句诗融入了历史元素。诗人想象着这片土地上曾经留下的秦始皇的碑文,以及《禹贡》中记载的桐木,这些历史遗迹和传说让这片山川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万石玲珑堆洞壑,一松夭矫托云雷”,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川的奇景。无数的石头堆叠成玲珑的洞壑,一棵松树挺拔地立在云雷之中,显得格外矫健。这些自然景观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

最后两句“无由驻马探奇胜,满眼征尘首重回”,诗人表达了对这片山川的留恋,但由于旅途匆忙,无法停下脚步深入探索,只能在心中怀念这片美景,期待着有机会再次回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遗迹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旅途的无奈和对美景的留恋。诗人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与历史、现实与想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诗的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