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仙二首 其二
石上凿井欲到水,惰心一起中路止。
岂不见古来三人俱弟兄,结茅深山读仙经。
上有青冥倚天之绝壁,下有飕飗万壑之松声。
仙人变化为白鹿,二弟玩之兄诵读。
读多七过可乞言,为子心精得神仙。
可怜二弟仰天泣,一失毫釐千万年。
岂不见古来三人俱弟兄,结茅深山读仙经。
上有青冥倚天之绝壁,下有飕飗万壑之松声。
仙人变化为白鹿,二弟玩之兄诵读。
读多七过可乞言,为子心精得神仙。
可怜二弟仰天泣,一失毫釐千万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了一个关于修仙的故事,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坚持与懈怠的不同结局。
前半段用"石上凿井"打比方:想挖井取水的人,因为懒惰半途而废,就像很多人修仙缺乏恒心。这里"惰心一起中路止"七个字,把三分钟热度的状态写得特别生动。
后半段讲了三个兄弟修仙的对比故事: 1. 环境描写很有画面感——头顶是插入云霄的悬崖,脚下是松涛阵阵的深谷,这种与世隔绝的场景正是修仙的典型环境。 2. 三兄弟中,大哥专心研读仙经,两个弟弟却被变成白鹿的仙人吸引去玩耍。诗人用"玩之"和"诵读"两个动作的对比,暗示了不同选择。 3. 结局令人唏嘘:坚持读书的大哥得道成仙,玩耍的两个弟弟只能仰天痛哭,因为一时贪玩错过了千年机缘。最后"一失毫釐千万年"这个夸张说法,强调修仙路上差之毫厘就会谬以千年的道理。
全诗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追求理想(修仙比喻人生目标)需要专注和坚持,任何分心懈怠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诗中"凿井""白鹿""仰天泣"这些具体意象,让抽象的道理变得鲜活易懂。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