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 吊巢端明,用潘渔庄韵(壬午)

失慕云鸿,知归塞马,叹逢时、初是阳九。
最堪怜、竹影山窗犹旧。
男儿感激宁无用,已过了、少年时候。
愤来掩卷长闲,兴成作诗何瘦。
加餐好,还止酒。
高冠在,何必裁长袖。
柴户牢扃护,有径蒿门柳。
城市几番招致,只常向、人前摇首。
也赢得、一代清名,空留身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个人在经历人生起伏后的感慨和心境变化。

诗的开头,作者用“失慕云鸿,知归塞马”来比喻自己曾经像高飞的鸿雁一样意气风发,如今却像归乡的马一样认清了现实。他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命运多舛(“叹逢时、初是阳九”)。接着,他回忆起过去的生活,竹影依旧,山窗如故,但人事已非,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中提到“男儿感激宁无用,已过了、少年时候”,意思是说,男儿虽然心怀感激和抱负,但青春已逝,壮志难酬。他感到愤懑,只能通过读书和写诗来排遣心中的苦闷,但即便如此,诗也显得瘦削无力,反映出他内心的压抑与失意。

接下来,作者提到“加餐好,还止酒”,意思是说,虽然生活艰难,但还是要好好吃饭,戒掉酒瘾。他觉得,一个人只要有高尚的品格,就不必在外表上过分修饰(“高冠在,何必裁长袖”)。他宁愿守住自己的柴门,过着简单的生活,也不愿意随波逐流。

最后,作者提到“城市几番招致,只常向、人前摇首”,意思是说,虽然有人多次邀请他出仕,但他始终拒绝,宁愿保持清高。他宁可保持一生的清名,也不愿意在世俗中妥协,尽管这种清名只能在身后流传,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表现了作者在经历了人生的挫折和失意后,选择了一种淡泊名利、坚守本心的生活态度。他宁愿保持清高,也不愿意随波逐流,体现了对自我价值的坚守和对世俗的疏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