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诗人在城市中偶遇雪景时的情感体验。
首先,诗人提到“雪景诗情两得宜”,意思是雪景和诗情相得益彰,雪景激发了诗人的诗意,而诗人的情感也让雪景更加动人。这种情景交融的感觉让诗人感到非常愉悦。
接着,“枝藜何惜晚归迟”一句,说明诗人并不介意因为欣赏雪景而晚归。这里的“枝藜”指的是诗人手中的拐杖,暗示他是在散步时偶遇这场雪。诗人愿意多花些时间,享受这美好的瞬间。
然后,“因过野老溪桥畔”描述了诗人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一座小桥,桥边可能有一位老人或者是一片宁静的乡村景色。这个场景让诗人感到宁静和放松。
最后,“又为梅花立少时”是整首诗的亮点。诗人看到梅花在雪中绽放,不禁停下脚步,静静地欣赏了一会儿。梅花在雪中显得格外坚毅和美丽,象征着坚强与希望,诗人被这种景象深深打动,忍不住驻足片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雪景、诗情、宁静的乡村和坚毅的梅花,表达了一种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美的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沉感悟,展现了生活的美好和对自然的敬畏。这种情感不仅让诗人感到满足,也能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愉悦。
龚诩
龚诩(1381~1469)明代学者。一名翊,字大章,号纯庵,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建文时为金川门卒,燕兵至,恸哭遁归,隐居授徒,后周忱巡抚江南,两荐为学官,坚辞,有《野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