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村

楚国当年滥政刑,子胥何事亦鞭平。
当时若有权轻重,止合终身去郢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通过讲述伍子胥的故事,表达了一种对政治权力的看法和对历史人物行为的思考。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的著名谋士和将军,他的家族因为受到楚国的迫害而流亡到吴国。楚国当时虽然实行了一些不公正的政策,但伍子胥并不是因为楚国的政策才去惩罚楚国的。诗中提到的“鞭平”是伍子胥在帮助吴国打败楚国后,对楚平王的尸体进行鞭打的行为,以此来报复楚平王昔日对伍子胥家族的迫害。

诗中的第二句“当时若有权轻重”,意思是假如伍子胥当时可以衡量事情的轻重,做出选择的话。这里提出了一个假设,即如果伍子胥能够理智地评估形势,做出对吴国更有利的选择,他就不会主动去报仇,而是选择继续留在吴国,从而避免了与楚国的直接冲突,可能就能够获得更好的结果。

最后一句“止合终身去郢城”,意思是如果伍子胥明智地选择离开楚国,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伍子胥行为的一种反思和遗憾,他认为伍子胥如果当初做出不同的选择,可能会拥有更好的结局。

整首诗通过伍子胥的故事,提醒人们在面对复仇的欲望时,需要权衡后果,作出更理智的选择。这也是对历史人物行为的一种反思和评价。

蔡沈

蔡沈(1167—1230)一名蔡沉,南宋学者。字仲默,号九峰,南宋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蔡元定次子。专意为学,不求仕进,少从朱熹游,后隠居九峰山下,注《尚书》,撰《书集传》,其书融汇众说,注释明晰,为元代以后试士必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