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芙蓉池

洪篽既恣意,丹锁乃联格。怅前事屡违,指后望恐饰。

因之振冥冥,斯奇遂不匿。矧余无任志,观此嘉所识。

动非烦自然,感迹亦不啬。回风病其薄,澹影究所实。

鱼溅岂必设,久之果能得。缅此适凉会,渐近何可息。

叶蔓顾已深,红涌尚思亟。虽非志所予,良为瞻景即。

显象非一途,秋风恒足及。澹谈非世宁,迢迢终不抑。

从此儆虚遐,觌取众逸色。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芙蓉池畔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开篇六句写诗人面对芙蓉池的直观感受。"洪篽"(茂密竹林)和"丹锁"(红色芙蓉)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人生中自由与约束并存。诗人感叹过往不如意,但对未来仍抱有期待,认为真正的美好终将显现。

中间八句聚焦池中细节:鱼跃溅起的水花、微风吹拂的薄雾、芙蓉的倒影,这些自然现象都不需要刻意安排。诗人由此感悟到,生命中的收获需要耐心等待("久之果能得"),过度强求反而会破坏自然之美("回风病其薄")。

最后八句升华主题:虽然眼前盛景并非自己最初追求的,但依然值得欣赏。诗人认识到人生有多种可能("显象非一途"),不必固执于某种执念。结尾"觌取众逸色"点明主旨:放下执念,才能发现生活中多样的美好。

全诗以观察芙蓉为线索,用鱼、风、影等意象,婉转表达了"顺其自然"的处世哲学。诗中"渐近何可息""迢迢终不抑"等句,既描写景物变化,又暗喻人生追求应有度,体现了一种通透达观的生活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