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伯永之北京省父

严亲端笏侍龙旗,爱子相从著綵衣。
千里神都瞻王气,两淮春水漾晴辉。
兰苕暖近香初动,梅萼寒销雪乍稀。
相见承欢调膳处,即看行幕是庭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儿子(韩伯永)前往京城探望父亲的温馨场景,充满了亲情与对美好前程的期待。

前两句写父亲在朝廷为官("端笏侍龙旗"是手持朝板侍奉皇帝的形象),儿子穿着彩衣(传统中孝顺的象征)随行。这里用"綵衣"暗含典故——古代老莱子穿彩衣逗父母开心,暗示韩伯永是个孝子。

中间四句写旅途风光:千里进京路上望见皇城的兴旺气象("王气"),两淮地区春水映着晴光。初春的兰草开始散发香气,梅花绽放时积雪渐消。这些景物描写既交代了出行时节(初春),又暗含对父亲仕途(如"王气")和父子情(如"香初动"的温暖)的隐喻。

最后两句是全诗核心:想象父子相见后其乐融融的画面——儿子为父亲安排饮食("调膳"是孝道表现),临时住所("行幕")因亲情变得像家一样温暖("庭闱"指家庭)。这里把公务场景转化为家庭温馨,突出亲情超越空间限制的力量。

全诗通过"綵衣""调膳"等细节强调孝心,用春景烘托团聚的喜悦,最后落在"公务驻地变家庭"的巧妙构思上,把传统孝道写得生动自然。皇帝近臣的父亲与孝顺的儿子,事业与亲情在这趟旅程中得到和谐统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