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宾之再游西山韵

匹马迎风㧕外嘶,停鞭私语换前题。
千年故事怀江左,一路青山似镐西。
此地传闻曾见虏,何人谈笑合封齐。
感时无限伤春意,潦倒都因醉后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骑马迎风而行的旅人,他在途中停下马鞭,心中思绪万千。诗中透露出对历史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感慨。

首句“匹马迎风㧕外嘶”,写旅人孤独骑马,迎风而行,马儿嘶鸣,仿佛在诉说着旅途的艰辛。第二句“停鞭私语换前题”,旅人停下马鞭,心中暗自思量,思绪从眼前的风景转向了更深的主题。

接下来的两句“千年故事怀江左,一路青山似镐西”,旅人回想起千年前的历史故事,尤其是江南的往事,而眼前的青山让他想起了西北的镐京,两地虽远,却在他心中产生了共鸣。

第五句“此地传闻曾见虏”,旅人所在的这个地方,据说曾经是敌人的领地,历史的风云变幻让他心生感慨。第六句“何人谈笑合封齐”,他想象着那些曾经在这里谈笑风生,最终封侯拜相的人物,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最后两句“感时无限伤春意,潦倒都因醉后迷”,旅人感叹时光流逝,春天的美好让他感到伤感,而自己如今的潦倒,似乎是因为醉酒后的迷茫。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旅人的视角,表达了对历史往事的怀念、对现实境遇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验。诗中既有对风景的描写,也有对内心的探索,情感深沉而细腻,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刘大夏

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名臣、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刘大夏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