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津

层崖摩苍穹,四月号阴风。大河三门险,神禹万世功。

他山亦崔嵬,砥柱独尊雄。雷霆日斗击,悍暴愁天公。

刘侯智有馀,始令舟楫通。仍馀石上穴,飞栈曾连空。

遥瞻白玉枝,挺植丹灶中。仙公去不返,此事真冥蒙。

夫人与鼓崖,怪幻尤难穷。独喜兵火馀,岿然出新宫。

当时疏凿意,四海要会同。谁知千岁后,筑垒防啸凶。

诗成一大笑,浩浩洪波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三门津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诗人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传说的描写,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敬畏与感慨。

首先,诗人描绘了三门津的险峻地貌。层叠的悬崖仿佛触及天际,四月的阴风呼啸,给人一种苍凉而雄伟的感觉。黄河在这里形成了三门险,传说中这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伟大功绩。诗人通过对比其他山峰,突出了砥柱山的独特和尊贵,仿佛它是天地间的支柱。

接着,诗人用“雷霆日斗击,悍暴愁天公”来形容这里的自然力量,仿佛天神都在为这里的狂暴而发愁。然而,刘侯的智慧使得船只得以通行,展现了人类在面对自然挑战时的智慧与勇气。

诗中还提到了一些神秘的传说,比如石上的洞穴、飞栈、仙公等,这些传说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虚无。诗人感叹仙公已去,留下的只有无尽的迷茫与疑惑。

最后,诗人提到兵火之后,新宫依然屹立,这是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当年大禹疏浚河道的初衷是为了四海统一,但千年之后,人们却在这里筑垒防御,诗人对此感到无奈与讽刺。诗末的“诗成一大笑,浩浩洪波东”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豁达与超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三门津自然景观和历史传说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与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类智慧与命运的思考。诗人在壮丽的自然面前,既有感慨也有超脱,展现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王渥

王渥(?-1232)金代文学家。字仲泽,太原(今属山西)人。兴定二年(1218)进士。调管州司侯,不赴。连辟寿州、商州、武胜三帅府经历官,在军中凡十年。正大七年(1230),正大七年出使宋朝,应对敏捷,有中州豪士之称。还入为尚书省掾,充枢密院经历官,权右司郎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