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白云山游历时的梦幻体验,充满想象力和超脱现实的意境。
诗的开头,诗人拄着拐杖登上白云山的高处,山中的云雾浓厚,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世界,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哪里。这种迷茫感与云雾的朦胧交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氛围。
接着,诗人仿佛看到了传说中的“云中君”——一个神话中的神仙。这位神仙居住在白云深处,与世隔绝,象征着超脱尘世的境界。诗人想象自己与神仙互动,举手之间拨弄着云雾,仿佛被邀请踏上一条通往天界的“云路”。这条“云路”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尽管路途漫长,但他依然心怀期待。
诗中提到了“黄鹤”,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仙境的意象。诗人希望能够像仙人一样乘坐黄鹤飞升,但黄鹤已经不再回来,暗示着仙境可望而不可即。尽管如此,白云依然自在飘荡,象征着自然界的永恒与超脱。
这首诗的精髓在于它通过云雾、神仙、黄鹤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超脱现实、追求理想世界的渴望。诗中的“云路”和“黄鹤”都代表了诗人心中那个遥不可及的仙境,而“白云自来去”则展示了自然的自在与超然,暗示着即使无法达到理想,依然可以像白云一样自由自在,随遇而安。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又透露出一种豁达与淡然,让读者在想象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
袁瑨
袁瑨,字廷用,东莞(今属广东)人。玧弟。官协正少尹。事见《东莞诗录》卷二。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