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的清雅生活,通过自然景物和人际交往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景:园子里竹林环绕("万竿竹"),山谷中有参天古松("千丈松")。这些植物在这里不仅是风景,更是被比作品格高尚的隐士("高士"),它们的风骨让娇艳的桃李都相形见绌("坐羞桃李容")。
中间两句写人际交往:当客人来谈论世俗琐事时,主人接待起来只觉得疲惫无聊("令人慵")。这里暗含对世俗应酬的厌倦。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人与自然却能和谐相处("相看两不厌"),在晴朗的天空下("晴昊"),人与高山相互依偎。这个画面展现了超脱世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理想生活状态。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竹子、青松象征坚贞品格
2. 通过"谈世故"的疲惫反衬"倚高峰"的惬意
3. 最后两句化用李白"相看两不厌"的典故,但赋予了新的意境
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疏离感。这种追求精神自由、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正是古代隐士文化的核心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