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古代皇家围猎的壮观场景,充满野性与力量感。
前两句用一连串生僻的野兽名称(貙、貗、甝等)制造出视觉冲击,仿佛看到漫山遍野的猛兽和埋伏的猎手,突显狩猎场面的原始狂野。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狩猎的残酷与华丽: - 冻伤的手(瘃手)写出的却是华美的《熊馆赋》,表现文人在艰苦环境下的风雅; - 成群的野兽被驱赶进《兔罝》这样的诗歌,暗讽统治者将血腥狩猎美化; - "兽奔骇类淮淝口"用淝水之战的混乱比喻野兽逃窜; - "狐媚欢摧虢国眉"则用杨贵妃姐妹的典故,讽刺权贵把杀戮当作享乐。
最后两句借天气讽刺政治: - "滕六"(雪神)被埋怨耽误狩猎,实则暗指当权者决策失误; - "大寒不出是知时"表面说野兽聪明地躲过严寒,实则暗示智者懂得在乱世中避祸。
全诗以狩猎为喻,在刀光剑影的场面下隐藏着对统治阶层奢靡残暴的批判,展现出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