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吉大师的修行僧人,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节展现了他的生活与精神境界。
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刻画吉大师的外貌:头戴竹笠的僧人修行三十多年,穿着破旧布衣,头发蓬乱。这种不修边幅的形象反而突显出他超脱世俗的气质。
中间四句讲述他与当地人的互动:百姓为他选择清幽的修行之地,他则精通最高深的佛法。白天在灵岩山洞敲玉磬修行,晚上忙着用金绳丈量修建佛寺。这些细节既表现了僧人的修行日常,又暗示他虽生活简朴但精神富足。
最后两句将视野拉远:江西著名的南台山是佛教圣地,使者(可能指作者)重游此地时,欣喜地与吉大师一同登山。这里既点明地点,又以"共登"的温馨画面收尾,表达了作者对这位高僧的敬重之情。
全诗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器物(箬笠、布衣、玉磬、金绳等),塑造出一位真实可感的修行者形象。诗人没有空谈佛理,而是用日常细节展现修行生活的质朴与崇高,让读者感受到"最上乘"的佛法其实就体现在简单的生活中。最后登山的情景更是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融为一体。
金君卿
宋饶州浮梁人,字正叔。仁宗庆历间进士。累官知临川、江西提刑、度支郎中。治“五经”,长于《易》。有《易说》、《金氏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