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出自《僖宗幸蜀咏》,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和无奈。
诗的第一句“哀痛不下诏”,意思是说统治者虽然心中感到悲痛,却不愿意正式发布诏书,公开承认问题的存在。这可能是因为统治者担心公开承认问题会动摇自己的权威,或者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愿意面对现实。
第二句“登封谁上书”,则进一步揭示了这种无奈的现状。登封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的地方,象征着国家的安定和繁荣。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还敢上书提出自己的意见呢?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沉默和压抑,人们害怕说出真相,害怕惹祸上身。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无能,统治者不愿意面对问题,而人民也不敢发声。这种无奈和压抑的氛围,正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李琪
李琪,字台秀,河西敦煌人也。琪少举进士、博学宏辞,累迁殿中侍御史,与其兄李珽皆以文章知名。唐亡,事梁太祖为翰林学士。梁兵征伐四方,所下诏书,皆琪所为,下笔辄得太祖意。末帝时,为御史中丞、尚书左丞,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周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二人多所异同。琪内结赵岩、张汉杰等为助,以故顷言多沮。顷尝掎摭其过。琪所私吏当得试官,琪改试为守,为顷所发,末帝大怒,欲窜逐之,而岩等救解,乃得罢为太子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