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大藏主号镜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洞察真相的境界。让我们逐句分析:
1. “孤光不堕有无间” 这里的“孤光”可以理解为一种独立的光芒或智慧,它不在“有”和“无”之间摇摆。也就是说,这种智慧超越了世间对存在与虚无的二元对立,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理解。普通人常常被“有”和“无”的界限所困扰,但诗中表达的是一种超脱这种困扰的境界。
2. “碧落冲开万象寒” “碧落”指的是天空或高远的境界,“万象寒”则是指世间万物所带来的寒冷或困惑。这句诗的意思是,那种独立的光芒或智慧能够冲破世俗的迷雾,洞察一切表象背后的真相,从而不再被世间的繁杂所困扰。
3. “扑破果然亡朕迹” “扑破”可以理解为打破或超越,“亡朕迹”则是指消除了自我或个体的痕迹。这句诗表达的是,当一个人真正突破了对自我的执着,消除了个人的痕迹,便能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这种境界不是通过强求,而是自然而然的领悟。
4. “从教大地黑漫漫” 最后这句诗的意思是,即使世间充满了黑暗和混沌,那种超越世俗的智慧仍然存在,不会被黑暗所吞噬。这里的“大地黑漫漫”象征着世间的苦难和迷茫,但诗中的“孤光”并不会被这些所影响,依然独立而明亮。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种独立而超越的智慧,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越和对真相的洞察。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是非、有无之间徘徊,而在于突破这些对立,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即使世间充满黑暗和困惑,这种智慧依然能够照亮前行的路。这种思想不仅深刻,而且对普通人也有启发,提醒我们在生活中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而是要追求更高层次的领悟。
释普岩
释普岩(一一五六~一二二六),字少瞻,号运庵,俗姓杜,四明(今浙江宁波)人。高宗绍兴二十六年生。早年落发。初与石鼓夷公谒无用全公等老宿。孝宗淳熙十二年(一一八五),参叩松源崇岳禅师,并从松源迁江阴之光孝、无为之冶父。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松源引居饶之荐福,明之香山、苏之虎丘、杭之灵隐、报慈,后回乡居四明运庵。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在平江府宝华山受镇江大圣普照寺请出世。后移住真州报恩光孝寺、安吉州道场山护圣万寿寺。理宗宝庆二年卒。为南岳下十九世,松源崇岳禅师法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