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鲁瞻通守豪逸强饮席罢以挟诸孙射猎图乞题乘醉书二十八韵与之

一骑前导龁且嘶,一骑臂隼控不驰。后骑缘山山蔽亏,奔腾似欲大合围。

中有健者骑指挥,不老非少美鬓髭。耳后鸣镝如饿鸱,草间狐兔潜狉狉。

淮阴登坛一钓师,不闻射生能丽龟。腰弧插羽俨交绥,借问何如幽并儿。

丱而从禽翳为谁,渥洼之驹精权奇。兽肥草浅同遨嬉,有张无弛非所宜。

秋冬射猎春唔咿,逐坐肯索栗与梨。文人托兴聊尔为,少年何必不军麾。

彦升三事了无期,骑兵往往登台司。健儿恶马供鞭笞,云台麟阁图须眉。

人生快意当若斯,还君卷轴心嗟咨。燕市酒徒今已稀,和歌且就高渐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活力的射猎场景,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古代狩猎时的壮观场面和人物形象。下面我来逐段分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射猎的场景。首先提到了一队骑马的队伍出发,前有骑马的手下引导,后面紧随一队骑着猎鹰、携带弓箭的勇士,他们跨山越岭,围猎的场面逐渐展开。“中有健者骑指挥”,描绘了一位经验丰富的猎手,他的指挥使得整个队伍井然有序。

诗的中段通过比喻和对比,进一步展示了射猎的紧张和激烈。诗人提到“耳后鸣镝如饿鸱”,这里是形容弓箭的声音像饥饿的鹰鹫一样发出尖锐的声响,增加了紧张感。接着“草间狐兔潜狉狉”则描述了猎物的惊慌,烘托出射猎的刺激和惊险。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武术和军事的联想。“淮阴登坛一钓师”指代的是韩信,这里借用了历史典故,用以对比射猎与军事的技艺。“腰弧插羽俨交绥”,描述了射手的姿势,犹如战场上的交锋。诗人用“借问何如幽并儿”将这种射猎的技艺与边疆武士的勇武相对比。

诗的尾声转向对文人的联想,诗人提到文人通过射猎图表达情感,这种活动不仅限于军事和狩猎,更是文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诗人认为这种活动能够带来快乐,鼓励年轻人们积极参与,不必局限于军事指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射猎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历史典故和武士精神的引用,增强了诗歌的文化深度和感染力。诗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场景和深刻的寓意娓娓道来,使得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诗的美妙和深远的意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