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大牢山

稍入东胶界,即见大牢山。
峰攒侔剑戟,嶂叠类云烟。
棱棱插巨海,渺渺漾中川。
波涛共突兀,天日相澄鲜。
氓居接岛屿,观宇连术阡。
既馆茹芝士,亦巢遁世贤。
客行积昏旦,水宿倦舟船。
兹山思独往,结茅征愿言。
柁师不我从,太息归中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途经大牢山时震撼的见闻和复杂的心境变化,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首先写初见大牢山的视觉冲击。诗人刚进入胶东地界,高耸的大牢山就像突然出现在眼前。他用生动的比喻形容山势:山峰密集如刀剑林立,山峦重叠似云雾缭绕。陡峭的山崖直插大海,山影在河面上微微荡漾,山海相连的壮阔景象中,波涛与山势同样险峻,晴空与日光格外透亮。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这座山海相依的奇山。

接着转向人文景观的观察。山脚下渔民房屋与岛屿相连,道观庙宇和田间小路交织。这里既有采芝炼丹的修道者,也有避世隐居的贤士。诗人用"馆"和"巢"这两个字眼,暗示这些人都像鸟儿归巢般找到了理想栖居地,反衬出他自己漂泊的状态。

最后抒发求隐不得的遗憾。经过多日舟车劳顿,诗人萌生了在此隐居的强烈愿望,想搭茅屋实现夙愿。但掌舵人拒绝停船,他只能望着渐远的山影叹息,继续返回中原的旅程。这个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无限惆怅——就像现代人旅行时偶遇仙境般的美景却无法停留,那种无奈与眷恋特别能引起共鸣。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真实记录了"刹那心动"到"求而不得"的心理过程。山海壮景是外衣,内心挣扎是内核,最终传递出一种人生常态:我们常常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那些惊艳的相遇,往往只能成为记忆中的风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