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深秋长夜里思念远方爱人的画面。
第一句"清霜飞急漏声迟"用两个意象形成对比:窗外秋霜急速飘落(表现天气寒冷),而屋内计时的漏壶却滴水缓慢(表现夜晚漫长)。这种反差让人感受到等待的煎熬。
第二句"遥夜孤帏忆别离"直接点明主题:女子在漫漫长夜独守空帐,回忆着分别时的情景。"孤帏"这个细节特别生动,让人看到空荡荡的床帐,更显孤独。
第三句"幽梦欲成明月去"最有意境:她刚要做一个与爱人相会的美梦,明月却悄悄西沉。这里把"明月"拟人化了,好像月亮也不忍心看她思念,默默离开。
最后一句"却凭何处照相思"是情感的爆发:月亮都走了,我还能靠什么来寄托这份相思呢?这个反问特别打动人,把无处安放的思念写得淋漓尽致。
全诗妙在: 1. 用"霜飞""漏声""孤帏"等具体事物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可见可感 2. 通过月亮这个意象串联现实与梦境 3. 结尾的疑问让读者能代入主人公的无奈
就像我们现代人深夜失眠想一个人,看什么都觉得在提醒自己孤独一样,古人用月光、霜花这些自然景物,把这种感受写得既唯美又戳心。
朱无瑕
南京人,妓女,字泰玉。幼学歌舞,举止谈笑风流蕴藉。通文史,工诗善书。万历三十七年秦淮有社,会集天下名士。无瑕诗作一出,众人皆惭而自废,时人比为马湘兰。著有《绣佛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