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漫步南园的生动画面,通过向日葵的意象传递出深刻的人生感悟。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清晨的南园里,朝阳明亮清澈,向日葵在草丛中格外醒目,红艳艳的花朵灿烂绽放。这里用"朗以清"形容朝阳,用"晔晔"表现向日葵的活力,画面感极强。
五六句是全诗点睛之笔:阳光普照万物并非偏爱向日葵,但唯独它始终追随着太阳。这里用拟人手法,把向日葵比作一个执着的人,暗示人生真谛——世界对每个人都一样,关键在于自己是否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感悟:看着向日葵,内心涌起深沉思绪,驻足凝视时已饱含情感。这种"含情"既是对向日葵的欣赏,更是对执着精神的共鸣。
全诗妙在借物言志,用常见的向日葵揭示深刻哲理。诗人没有说教,而是通过清晨偶遇的画面,自然引出"态度决定人生"的思考,就像现代人常说的"心若向阳,无畏悲伤"。这种将生活小景与人生大道理完美结合的手法,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