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五松朝均庐墓资山乘暇一访偶成

古寺平芜一鹤林,月明华表断遗音。惊风摵摵鸣黄叶,疏雨哓哓咽墓禽。

宿莽已封三尺土,蓼莪长抱百年心。瘦筇踏遍苍山路,来款柴扉话绿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山中拜访友人墓地的情景,充满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慨。

首联“古寺平芜一鹤林,月明华表断遗音”,写的是古寺周围的平地上有一片鹤栖息的树林,月光下,华表(古代墓地的标志)静静地立着,仿佛再也听不到逝者的声音。这里通过“鹤林”和“华表”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伤的氛围,表达了老者对逝去友人的思念。

颔联“惊风摵摵鸣黄叶,疏雨哓哓咽墓禽”,描写了风吹动黄叶发出沙沙的声音,稀疏的雨声中,墓地的鸟儿似乎也在低声哀鸣。这一联通过风雨和鸟鸣的声音,进一步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气氛,仿佛大自然也在为逝者哀悼。

颈联“宿莽已封三尺土,蓼莪长抱百年心”,写的是墓地上已经被杂草覆盖,三尺黄土下长眠着逝者,而活着的人却依然怀抱着百年不变的思念。这里的“宿莽”和“蓼莪”分别象征着死亡和永恒的思念,表达了老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尾联“瘦筇踏遍苍山路,来款柴扉话绿阴”,写的是老者拄着瘦竹杖,走遍了苍翠的山路,来到友人的墓前,像是轻轻敲开柴门,想要在绿荫下与逝者对话。这一联通过“瘦筇”和“苍山路”的意象,表现了老者的坚韧和对友人的深情,同时也带有一丝对生命逝去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老者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宁静、哀伤和对永恒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生与死之间的深刻联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