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四日红梨花开用明字韵赋诗一章奉邀虞李二学士以践看花之约玄德真人且属和矣学士竟不至又六日风雨大作花已委地依韵再赋一章呈玄德真人并简二学士

霞卷云舒映树明,花如妩媚向人倾。
仙翁染翰饶诗兴,学士停骖傲物情。
有限光阴春事老,无端风雨莫愁生。
明朝扫地红英遍,却待寻芳出凤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赏花却因故未能如愿的遗憾,以及风雨摧花后的感慨。全诗情感细腻,充满对美好易逝的感叹。

前四句写花开时的盛景:晚霞与舒展的云朵映照着花树,红梨花娇艳动人仿佛在向人示好。这里用"妩媚"形容花朵,赋予花人性化的魅力。"仙翁"(指玄德真人)兴致勃勃提笔作诗相邀,但两位学士(虞李)却高傲地停下马车不肯赴约——这里暗含对爽约者的小小埋怨。

中间四句转折:春光短暂,转眼就进入暮春时节。突如其来的风雨让人忧愁,因为这意味着花朵即将凋零。"莫愁生"看似劝人别愁,实则加深了惆怅感。最后两句画面感极强:想象第二天满地落红的场景,诗人却说"却待"(还要等待)出城寻芳,用反语表达对错过花期的无奈——花都落了,还去哪里赏花呢?

全诗通过花开到花落的对比,暗喻人生中美好机遇的稍纵即逝。对学士爽约的暗讽、对风雨无情的叹息,最终都化作一种豁达:既然错过就坦然接受。诗中"红英遍"的凋零画面与开头"花妩媚"的盛放形成强烈反差,让读者自然体会到诗人珍惜当下时光的深意。

朱思本

朱思本(1273-?),字本初,号贞一,江西临川(今抚州)人。元代地理学家。生于南宋咸淳九年(1273),祖父以科举入仕,任淮阴县令。父不仕。入元后,家庭开始破落。至元十二年(1275)底,抚州被元军占领。宋亡之痛,笼罩着朱思本一家,长辈们抱着与新皇朝不合作的态度,坚决不仕元。长辈们厌世遁迹、薄视名利的处世心态,对年幼的朱思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朱思本在谢绝了李孟劝他返儒入仕之后,开始了长达10 年之久的考察活动。经过10 年的努力,他终于绘成“长广七尺”的《舆地图》,后刻石于上清之三华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