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至正定道中怀古

众香国废野花妍,阅古堂空旧础偏。片石有情留雪浪,夕阳无语下琴川。

鲜虞宗祏馀荒垒,临济儿孙有病禅。为问滹沱怒何事,送残风景自年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途经定州到正定路上的所见所感,通过荒废的景物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前四句写实景:曾经繁华的"众香国"如今只剩野花盛开,记载历史的"阅古堂"只剩歪斜的基石。河边的石头还保留着浪花冲刷的痕迹,夕阳默默沉入琴川河。这些景物描写透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苍凉感。

后四句转入怀古:鲜虞国的宗庙只剩残破堡垒,临济宗的禅法传承也显得病态。最后两句用拟人手法,质问滹沱河为何年年送走这些衰败的风景,实则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无奈。

全诗通过野花、废址、残垒等意象,形成今昔对比,在平静的叙述中暗含深沉的历史感慨。作者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景物描写都浸透着对时光流逝、盛景不再的叹息,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字仲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