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行

黄茅飒飒天垂雺,夜宿野亭行旅共。
看看灯火问他乡,听说艰虞各悲痛。
早年转货河东北,亦熟淄青涉梁宋。
民生富裕利源宽,所至如家忘勒鞚。
晚来凶札作饥馑,首尾七春荒播种。
已知人物俱流亡,秖有室庐齐歇空。
回旋却走向淮浙,并值纷纷叹饥冻。
积尸狼籍臭相兼,无异烂鱼藏暑瓮。
去秋关陕谷将稔,践嚼忽惊黄鼠众。
正忧飞挽负洮岷,敢论仓箱稀食用。
昨闻王师又南伐,熊罴十万临诸洞。
荆潭五岭皆宿兵,日费千金谁运送。
闽州旁助早成乏,何况匹夫图窃弄。
三川迢递未得归,悬想讵能馀赋贡。
独称江国久丰足,游历如今愁更重。
旱伤水剥疫疠频,何处商廛犹佚纵。
囷京少食但萧屑,寇盗乘虚还扇动。
一宵此地漫安身,万里故园难入梦。
喓喓鸡唱侵枕脚,淡淡晓光穿屋缝。
去矣东西勿复言,文臣方献升平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黄茅行》是一首描绘社会动荡和民生疾苦的诗,通过诗人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悲惨景象。

首先,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荒凉的夜晚,诗人夜宿在野外的亭子里,周围是黄茅在风中飒飒作响,天空阴沉昏暗。这时,他遇到了其他旅人,大家围着灯火,互相询问对方的家乡情况,结果发现每个人都经历了艰难困苦,心中充满了悲痛。

接下来,诗人回顾了自己早年的经历。他曾经在河北、山西等地做生意,也去过山东、河南等地,那时候民生富裕,生活安稳,到处都像是家一样,让他感到轻松自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开始动荡,饥荒和灾难接踵而至,连续七年的荒年让人们无法播种,导致大量的人口流亡,房屋空置。

诗人随后描述了他在逃亡途中的所见所闻。他先是去了淮河和浙江地区,但那里也同样饱受饥荒和寒冷的困扰。尸体堆积如山,散发出恶臭,就像夏天腐烂的鱼一样。到了秋天,关中和陕西的谷物本该丰收,却被大量的黄鼠破坏,导致粮食短缺。诗人忧心忡忡,担心无法为前线的军队提供足够的粮食,更不用说普通百姓的日常饮食了。

随后,诗人提到了朝廷的军事行动。他听说朝廷又派出了十万大军去南方讨伐,驻扎在荆楚、湖南和五岭地区。这些军队每天的消耗巨大,粮食供应成了大问题。福建等地的支援早已枯竭,普通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甚至有人铤而走险,试图通过偷窃等方式谋生。

诗人自己也无法回到家乡,只能遥想故乡的情景,感叹自己无法为家乡做出贡献。他特别提到江南地区曾经是富足的地方,但如今也陷入了困境。旱灾、水灾和瘟疫频繁发生,商人们也无法像过去那样自由经营。粮食短缺,社会动荡,盗贼趁机作乱,整个社会陷入了一片混乱。

最后,诗人在这个荒凉的地方暂时安顿下来,但心中却无法平静。他无法入睡,思绪万千。天亮了,鸡叫声打破了宁静,晨光透过屋缝洒进来。诗人决定继续前行,不再多说,因为他知道,尽管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那些文臣们却还在为朝廷歌功颂德,粉饰太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亲身经历,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民生的疾苦,表达了对底层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诗的结尾更是讽刺了那些不顾百姓死活,只顾讨好朝廷的官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无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