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杪归陵阳别业五首

无媒归别业,所向自乖心。闾里故人少,田园荒草深。
浪翻全失岸,竹迸别成林。鸥鸟犹相识,时来听苦吟。
眠云终未遂,策马暂休期。上国劳魂梦,中心甚别离。
冰封岩溜断,雪压砌松欹。骨肉嗟名晚,看归却泪垂。
学剑虽无术,吟诗似有魔。已贫甘事晚,临老爱闲多。
鸡犬唯随鹿,儿童只衣蓑。时因寻野叟,狂醉复狂歌。
乡国乱离后,交亲半旅游。远闻诚可念,归见岂无愁。
败苇迷荒径,寒蓑没坏舟。衡门终不掩,倚杖看波流。
游秦复滞燕,不觉近衰年。旅貌同柴毁,行衣对骨穿。
篱寒多啄雀,木落断浮烟。楚夜闻鸣雁,犹疑在塞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漂泊半生的游子回到故乡后的复杂心境,通过五个片段展现了落魄、孤独却又带着一丝豁达的晚年生活。

第一首写刚回乡的荒凉感:没有功名成就就回到家乡,周围一切都和心意相违。街坊熟人寥寥,田园长满荒草,连河岸都被浪花淹没,竹林疯长得不成样子。只有鸥鸟还认得他,偶尔来听他苦闷的吟诗。

第二首讲壮志未酬的遗憾:想隐居(眠云)的愿望没实现,如今只能暂时停下奔波。在京城劳心费神的日子成了梦,心里充满离愁。用冰封断流的山涧、雪压歪斜的松树,暗喻自己困顿的处境。最后想到自己功名来得太晚,看着归乡的路忍不住落泪。

第三首写贫困中的自得其乐:虽然剑术不精(指武艺),但写诗却像着了魔。甘于清贫度日,老了反而爱上清闲。用"鸡犬跟着野鹿跑,小孩只穿蓑衣"的夸张画面,表现与世无争的生活。偶尔去找乡野老人喝酒,醉了大唱大笑。

第四首写战乱后的故乡:家乡经历动乱后,亲友大半在外漂泊。听说他们的消息让人挂念,真见面又难免伤感。用折断的芦苇遮住荒路、破旧的蓑衣盖着坏船,描绘衰败景象。但诗人仍开着柴门,拄杖看河水流动,显出豁达。

第五首总结漂泊一生:在陕西、河北等地辗转,不知不觉就老了。用"旅途中瘦得像柴火,衣服破得露出骨头"形容自己的狼狈。最后在楚地夜晚听到雁鸣,恍惚间还以为身在边塞,道尽游子半生沧桑。

全诗用"荒草""破舟""寒雀"等意象堆砌出萧瑟氛围,但"狂歌""看波流"等细节又透出苦中作乐的生命力。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认命却不颓废的态度,像冬天里一株歪斜的老松,虽然被雪压弯了腰,但还顽强地活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