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山林的向往。
首句“世纲缠身未得归”,直接点出了诗人被世俗事务缠身,无法回归自然的无奈。这里的“世纲”可以理解为社会中的各种责任、义务和人际关系,这些都让诗人感到束缚,无法自由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第二句“但劳清梦到林扉”,则通过梦境来寄托诗人的向往。尽管现实中无法脱身,但在梦中,诗人却能常常来到山林的门前,享受那份宁静和自由。这里的“清梦”象征着纯净、无拘无束的理想生活。
第三句“高人误作班行看”,反映了诗人与世俗的隔阂。诗人自认为是一个“高人”,即有高远志向和超脱世俗情怀的人,但周围的人都误以为他只是个普通的官员或从事某种职业的人。这里的“班行”可以理解为社会中的某个职位或行当,诗人并不希望被这样定义。
最后一句“只是山中一布衣”,更加明确地表达了诗人的自我定位。他不追求名利,只愿做一个山中的普通人,穿着简朴的衣服,过着简单的生活。这里的“布衣”象征着朴素、无欲无求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词通过对比世俗与山林的两种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深切渴望,以及对世俗束缚的无奈和厌倦。诗人希望通过归隐山林,摆脱世俗的纷扰,回归到一种更纯粹、更本真的生活状态。这种情感在古今中外都有共鸣,因为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感受,渴望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天地。
杜范
(1182—1245)宋台州黄岩人,字成之,号立斋。宁宗嘉定元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极言台谏失职之弊。理宗嘉熙二年知宁国府,发粟赈饥,镇压两淮饥民反抗。还朝,累拜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数上疏抨击朝政积弊。淳祐四年,擢同知枢密院事,次年拜右丞相,上书言五事,继又上十二事,条陈当朝利病,提出为政主张。卒谥清献。有《清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