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早度蒲津关

仙掌临秦甸,虹桥辟晋关。两都分地险,一曲度河湾。
路得津门要,时称古戍闲。城花春正发,岸柳曙堪攀。
后乘犹临水,前旌欲换山。长安回望日,宸御六龙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古代帝王出巡的壮丽景象,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皇权威仪的赞叹。

开篇两句,“仙掌临秦甸,虹桥辟晋关”,诗人用“仙掌”和“虹桥”这两个意象,形容了山川的壮丽与关隘的雄伟,仿佛仙境般的存在,暗示了帝王出巡的非凡气势。接下来的“两都分地险,一曲度河湾”,则进一步点明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两都(长安和洛阳)之间的险要地形,以及河流的曲折,都为这次出巡增添了庄重感。

“路得津门要,时称古戍闲”,津门是指重要的关隘,古戍则是古代的边防要塞。这里诗人表达了出巡路线的关键性,同时也暗示了边防的安宁,体现了国家治理的太平盛世。“城花春正发,岸柳曙堪攀”,这两句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城中的花朵盛开,河岸的柳树在晨曦中摇曳,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也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

“后乘犹临水,前旌欲换山”,后乘指的是随行的队伍,前旌则是前方的旗帜。这两句描写了出巡队伍的行进,队伍沿着水路前行,旗帜即将翻越山岭,展现出一种浩浩荡荡的气势。最后一句“长安回望日,宸御六龙还”,诗人回望长安,象征着帝王即将返回都城。宸御指的是皇帝的御驾,六龙则是古代帝王的象征,这里表达了帝王出巡归来,天下归心,皇权稳固的景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帝王出巡的描写,展现了古代皇权的威严与国家的繁荣,同时也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赞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辉煌的时代,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美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