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十六首 其五
不行心处,不尽凡心。
若于心处见于凡心,不妨个个了得心心。
不挂本衣,不著元裳。
自求本衣,再装元裳。
不用人人,会取堂堂。
何须正当,何坐空床。
正当恁么,尚在虚旁。
切忌未生,坐妙路方。
如起归信,更堪厚赏。
毕竟舍去,一树花香。
若于心处见于凡心,不妨个个了得心心。
不挂本衣,不著元裳。
自求本衣,再装元裳。
不用人人,会取堂堂。
何须正当,何坐空床。
正当恁么,尚在虚旁。
切忌未生,坐妙路方。
如起归信,更堪厚赏。
毕竟舍去,一树花香。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探讨了内心的修炼与回归本真的过程,传达了一种追求心灵自由、放下执念的智慧。
首先,诗中提到“不行心处,不尽凡心”,意思是说,当我们不刻意追求某种心境,也不执着于世俗的杂念时,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的本心。如果能在这样的状态下面对世俗,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内心的平衡点。
接下来,“不挂本衣,不著元裳”是说,不要刻意去追求外在的装饰或身份,而是回归到最朴素、真实的状态。只有当我们主动寻求内心的本源,才能真正“装”好自己,不被外物所累。
“不用人人,会取堂堂”则提醒我们,不必在意他人的看法,只要自己内心正直、坦然,就能活得堂堂正正。诗中的“何须正当,何坐空床”进一步强调,不必刻意追求所谓的“正当”或形式上的修行,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觉悟。
“正当恁么,尚在虚旁”指出,即便我们以为自己已经做到某种境界,可能仍然停留在表象,未能真正触及本质。因此,要“切忌未生,坐妙路方”,即不要执着于还未发生的事,也不要刻意追求所谓的“妙法”,而是要顺其自然。
最后,“如起归信,更堪厚赏”是说,如果我们能回归内心的信仰,找到真正的自我,那就是最大的收获。“毕竟舍去,一树花香”则寓意,当我们放下一切执念,便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如同花香弥漫,自然而然地享受当下的宁静与喜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对比与隐喻,告诉我们修行的关键在于放下执念,回归本真,不被外物所扰,从而达到内心的自由与平和。它鼓励我们以坦然的心态面对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释慧晖
慧晖(一○九七~一一八三),号自得,俗姓张,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幼依澄照、道凝,年十二出家。年二十扣真歇禅师于长芦。返里谒宏智禅师。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开法补陀寺,徙万寿寺、吉祥寺、雪窦寺。孝宗淳熙三年(一一七六),敕补临安府净慈寺。七年,退归雪窦寺。十年卒,年八十七。为青原下十四世,天童正觉禅师法嗣。有宋了广编《自得慧晖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慧晖诗,以辑自《语录》者编为一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