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吕子约霜月有感二首 其一

寒松饱霜雪,冉冉翠光湿。
万物困波流,砥柱独中立。
比德有君子,逸气难拘絷。
平生忧世心,如彼救焚急。
朅来席未温,冥鸿去何适。
劝君且淹留,斯民待安辑。
小试活国手,腠理犹可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君子品格的赞美和对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用“寒松饱霜雪,冉冉翠光湿”来比喻君子在艰难环境中依然坚韧不拔,像松树一样历经霜雪却依然翠绿,象征君子的坚毅和高洁。

接下来,“万物困波流,砥柱独中立”进一步强调了君子的独立性。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君子如同砥柱,屹立不倒,不为外界的波动所动摇。

“比德有君子,逸气难拘絷”则指出君子的品德高尚,他们有着超然的气质,不受世俗的束缚。这种气质使他们能够超越平凡,追求更高的境界。

“平生忧世心,如彼救焚急”揭示了君子内心的责任感。他们始终关心世事,愿意像救火一样急迫地去解决社会问题,展现了他们深厚的社会关怀。

“朅来席未温,冥鸿去何适”描绘了君子忙碌的生活状态,他们总是奔波劳碌,像鸿雁一样不知疲倦地飞向远方。这种忙碌不仅是为了个人,更是为了社会的安定。

“劝君且淹留,斯民待安辑”是诗人对君子的劝告,希望他们暂时停下脚步,因为百姓需要他们来安抚和治理。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君子社会作用的期待。

最后,“小试活国手,腠理犹可及”鼓励君子从小事做起,逐步施展他们的治理才能,哪怕是细枝末节也能触及,强调了从点滴做起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赞美了君子的坚毅、独立、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并鼓励他们从小事做起,为社会的安定和繁荣贡献力量。

袁燮

(1144—1224)庆元府鄞县人,字和叔,号絜斋。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八年进士。调江阴尉。浙西大饥,前往赈恤有方。宁宗即位,为太学正。庆元党禁起,以论去。召为都官郎官,迁司封郎官、国子祭酒。后为礼部侍郎。与丞相史弥远争议和事,被劾罢。起知温州,进直学士。卒谥正献。有《絜斋集》、《絜斋家塾书钞》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