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佑寺丈室画松歌

高僧丈室素壁立,色如积雪光如湿。卧云主人发清狂,泼翻一斗松煤汁。

由来笔可补化工,化出苍髯老黑龙。老龙惟肯半身见,半身何处藏虚空。

龙性变化原无穷,头角插戟尾掉风。行处雷电云雨从,岂知时序当严冬。

蛰龙垂首等蛰虫,丰隆捉龙掷壁上,更化百尺之老松。

老松前身是老龙,松龙虽别神灵通。趺坐犹然风雨后,犹作涛声吼定中。

现代解析

这首《灵佑寺丈室画松歌》描绘了一幅在寺庙墙壁上绘制的松树图画,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想象,展现了松树的雄伟与神秘。

诗的开头提到寺庙的高僧有一间素雅的房间,墙壁洁白如雪,光滑湿润。接着,诗人提到一位名叫“卧云主人”的清狂画家,他大笔一挥,用松烟墨汁在墙上画出了一棵松树。这里的“松煤汁”指的是深色的墨汁,用来表现松树的苍劲。

接下来,诗人通过比喻,将松树比作一条老黑龙,松树的枝叶仿佛龙的胡须,龙的身躯若隐若现,似乎在虚空中藏匿着。龙是传说中的神奇生物,象征着变化莫测,它的头角像戟一样锋利,尾巴在风中摆动,行走时伴随着雷电和云雨。然而,此时正值严冬,龙应该像虫子一样蛰伏不动,但画家却将它画成了松树,仿佛龙被捉住并固定在墙上,化作了松树的形态。

诗人进一步解释,这棵松树的前身就是那条老黑龙,松树与龙虽然在形态上不同,但它们的灵性是相通的。松树静静矗立,仿佛在风雨过后依旧屹立不倒,松涛声仿佛在定中怒吼,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力量。

整首诗通过画家笔下的松树,展现了松树与龙的神秘联系,赞美了松树在严冬中依然挺拔不屈的精神。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赋予了画面中的松树一种超越现实的生命力,让读者感受到自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0